艾艾贴 - 首页艾艾贴代理价格 - 前海艾艾贴代理 - 全网正品保障

欢迎访问深圳前海艾艾贴网站!(https://www.158aiaitie.com)

艾灸调理治疗痛经

2024-07-18 15:28:50分类:每日一课 阅读:204

记住艾艾贴总代赵泽红网址:

www.158aiaitie.com

 

[概述] 痛经又称“月经痛”,古代医著中称之为“经行腹痛”、“经前腹痛”、“经后腹痛”、“月水来腹痛”、“妇人血气痛”等。 痛经是指妇女在月经前后或经期,出现下腹部及腰骶部剧烈疼痛而言。本病由于疼痛剧烈患者常伴有面色苍白,头面冷汗淋漓,手足厥冷,泛恶呕吐等证。 现代医学认为:痛经可发生于子宫发育不良,或子宫过于前屈和后倾、子宫颈管狭窄、或子宫内膜呈片状排出(膜样痛经)、或盆腔炎、子宫内膜异位等疾病。临床可分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两种类型。原发性痛经一般始于初潮后1~2年内,没有生殖器官炎症病史,多见于青春期妇女。继发性痛经应有原发性疾病病史及体征,多发于已婚妇女。 [病因病机] 本病的发病机理,主要是气血运行不畅所致。究其病因不外乎气滞血瘀、寒湿凝滞、气血虚弱和肝肾亏损等。 1,气滞血瘀;由于情怀不畅,肝郁气滞,不能运血畅行,血行受阻,冲、任经脉不利,经血滞于胞中是以作痛。
2.寒湿凝滞:由于经期感寒冷饮,或冒雨涉水,或坐卧湿地,以致寒湿伤于下焦,客于胞宫,经血为寒湿所凝,是以运行不畅,滞而作痛。
3.气血虚弱:由于体虚阳气不振,运血无力,经行滞而不畅而致疼痛。或大病久病之后气血两亏,血海空虚,胞脉失养以致疼痛。
4.肝肾亏损:由于体质素来虚弱,肝肾本虚,或因房劳多产,致使精亏血少,冲任不足,经行之后,血海空虚,不能滋养胞脉,因而小腹虚痛。
现代医学还认为继发性痛经可发生于生殖器官的器质性改变。如子宫周围炎、附件炎、子宫肌瘤、子宫内膜异位症等。对原发性痛经,近年来的许多研究表明,子宫内膜和血中前列腺素含量增高是造成痛经的主要因素。痛经患者血中PGF2含量较高,可以引起过于强烈的收缩而导致宫颈内压力增高。此外,子宫肌壁还因缺血而产生剧烈的疼痛。当PGF₂进入血循环可引起胃肠道、泌尿道、血管等处的平滑肌收缩,从而导致痛经的其他兼症。
[辨证施治]
本病为小腹疼痛,并随月经周期而发作。其临床证候有虚实之分。凡气滞血瘀、寒湿凝滞者属实;气血虚弱、肝肾不足者属虚。故亦有称经前、经期疼痛者属实,经后痛者为虚。现就四型辨治于下:
1.气滞血瘀型
症状: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或阵发性剧烈绞痛,放射到腰、骶部;月经后期,色紫红或紫黑,有血块及腐肉样片状物,经行淋沥不畅。若偏于气滞者则胀甚于痛,可伴有乳房及胸胁胀痛,若偏于血瘀者则以疼痛为主,拒按,经行血块去后则痛减,舌质或有紫点,脉细弦。 治则:调气化瘀,活血止痛。以取任脉、足厥阴、足太阴、手阳明经穴为主。 处方:气海、太冲、血海、地机、合谷、三阴交。 随症加穴:①瘀血较甚者,加中极、经中,②气郁化火,瘀热为患者,加行间。 灸法: (1)针上加灸:毫针刺用泻法,然后针上加艾圆如莲子大灸之,可灸15~30分钟。 (2)痛经膏敷灸:取山楂、葛根、乳香、没药、山甲、川朴各100克,桂枝、甘草30克,白芍150克,细辛挥发油、鸡矢藤挥发油、冰片各适量。先将山楂、葛根、白芍、甘草共煎两次,煎液浓缩成稠膏,混入溶于适量95%乙醇的乳香、没药,烘干后与山甲、川朴、桂枝共研细末,再加适量的细辛挥发油、鸡矢藤挥发油和冰片,充分混合,过100目筛,贮瓶备用。于月经前3~5天,用温水洗净脐部后,取上药0.2~0.25克,气滞血瘀型用食醋调糊;寒湿凝滞型用姜汁或酒调糊,敷贴于脐窝(神阙),外用胶布固定。待经痛止或经期第3天去药。 方义:本型为气滞血瘀证,治以调气化瘀,活血止痛。故取气海,因此穴由任脉脉气所发,为诸气之海,善调并振奋全身之气机;取太冲以疏肝理气而清瘀热;取血海、地机以活血散瘀而止腹痛。若瘀血症状严重者,则效法于宋·徐文伯补合谷,泻三阴交之旨,以补上泻下,俾瘀血下行,冲任气血通畅,则腹痛自除。 2.寒湿凝滞型 症状:经前或经期小腹绞痛,且有冷感,按之痛剧,得温则舒;有时痛彻腰脊,月经后期,量少,行而不畅,色紫黑夹块;常伴有形寒、肢冷、关节酸痛,舌苔白腻,脉象沉紧。
治则:温经散寒,解凝祛湿。以取任脉、足少阴、足太阴、足太阳经穴为主。 处方:关元、大赫、三阴交、肾俞、次髎、十七椎下。 随症加穴:①小腹绞痛者,加中极、地机;②经行后期量少夹块者,加天枢、水道, 灸法: (1)艾卷温和灸:每穴灸10~15分钟,每日1~2次。(2)艾炷隔姜灸:每次选4~5穴,每穴灸5~7壮,艾炷如半枣核或蚕豆大,每日灸治1次。 方义:本型为寒湿凝滞之证,治宜温经散寒,解凝祛湿。故取关元、肾俞灸之,以温补下元,振奋肾阳而祛胞宫之寒湿;取大赫、三阴交及奇穴十七椎下,以调气活血;独取次髎温针灸之,以解寒凝而止痛。 3.气血虚弱型 症状:经期或经净后小腹绵绵作痛,喜按,经色淡红,面色苍白或萎黄,倦怠乏力,头晕目眩,心悸失眠。舌质淡、舌体胖大而边有齿痕、苔薄,脉细弱。 治则:补气养血。以取任脉、足阳明、足太阴经穴和脾胃俞募及膈俞为主。 处方:脾俞、胃俞、中脘、章门、气海、足三里、三阴交、膈俞。 随症加穴:①头晕目眩者,加百会、风池;②心悸失眠者,加神门、太溪。 灸法: (1)艾卷温和灸:同本节“寒湿凝滞型”艾卷温和灸法操作。 (2)针上加灸:每次选4~5穴,先以毫针刺用补法,然后将莲子大的艾圆置于针尾上点燃灸之,每穴灸3~5壮,每日1次。 方义:本型为气血虚弱之证,治宜补气益血。由于肾间动气为十二经之根,是开发元气从三焦之道而通达周身,并激发和推动脏腑经络的功能活动。元气不足则脏气虚惫,故取气海灸之,以增强元气而温养胞宫。脾胃为后天之本,气血生化之源,故取脾俞、章门、胃俞、中脘以俞募相配,而调整脾胃之功能,俾脾健胃和,得谷者昌,则气血之生化有源。取足三里、三阴交以补气活血,则有助于脾胃之生化。血之会穴膈俞以养血补血。诸穴协用,共奏补气益血之效。 4.肝肾不足型 症状:经后小腹隐隐作痛,月经先后无定期,经量或多或少,色淡红,无血块,腰酸膝软,夜寐不酣,头晕耳鸣,视物模糊,舌红苔薄,脉细。 治则:滋养肝肾。以取足少阴、足太阳、足太阴经穴为主。处方:肾俞、肝俞、血海、三阴交、太溪。 随症加穴:①小腹隐隐作痛者,加气海;②腰酸膝软者,加腰眼,足三里;③夜寐不酣者,加神门。 灸法: (1)艾卷温和:参照本节“气血虚弱型”艾卷温和灸法操作。 (2)针上加灸:亦参照本节“气血虚弱型”针上加灸法操作。 方义:本型为肝肾不足之证,治宜滋补肝肾。由于人身三宝精气神,而肾藏精、藏志为精神所舍,元气所系之脏,其经脉上行与任脉交会于小腹,故取足少阴肾经之原穴与肾之背俞穴肾俞相配,以滋补肾精而固其本。取肝俞、血海、三阴交,以滋补肝肾而活血通经。
[注意事项] 1.灸法治疗痛经有较好的止痛作用,多数患者能治愈,尤其对因受寒引起的病例,效果更佳,观察证明,本法对原发性痛经治疗效果颇为满意,但对继发性痛经则疗效较差。 2.关于灸法治疗的时机,宜于每次月经来潮前3~5天开始治疗,每日1次,或隔日1次。多数病例经治疗2~3个月经周期,痛经症状即可消失。 3.对气滞血瘀的痛经爰经灸治,其剧痛不止者,可服用中药桃红四物汤(《医宗金鉴》)合失笑散(《和剂局方》)加味之剂(桃仁、红花、当归、川芎、赤芍、熟地、蒲黄、五灵脂、乌药、益母草、延胡索、制香附)以助治,辄收良效。

*文章有效期至2024年7月18日  

*文章部分内容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

*如有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,感谢!

*本文如有侵犯了任何一方的合法权益,告知即删;
*本资料仅供读者参考,并不意味对此作出任何承诺;

*注:以上内容仅提供一种治证思路,供参考。

*本资料仅供内部学习资料,请勿做商业使用;

深圳前海艾艾贴总代理 授权总代:赵泽红 微信号:18823198636

艾灸调理治疗月经不调

艾灸治疗调理经闭(闭经)

相关推荐

发表评论:

评论记录:

未查询到任何数据!


关注我们

    中国石斛网
返回顶部